顺势补短板,正道精管理
——依产业促实习管理 优方案为人才培养
227皇冠体育 汽车工程系
摘要: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,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,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。当下,制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,已经由具有职业素养掌握制造技术的技能型人才,向具有职业素养掌握制造技术、能够对智能设备进行操作维护的复合型人才转变。教学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强化校企协同育人,服务学生全面发展,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。因此,作为职业教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岗位实习,其管理要遵循产业发展,精准对接企业生产要求,创新思路突破传统管理已迫在眉睫。
关键字:创新 实习管理 复合型人才
一、背景描述
教育部等八部门制定的《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》明确指出: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,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,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。现代制造业加速转型与升级,工业由3.0的普及到4.0的引领,机器换人已然大势。制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由具有职业素养掌握制造技术的技能型人才,转变为具有职业素养掌握制造技术、能对智能设备进行操作维护的复合型人才。学院有良好建设的基础,实习管理应当适时创新是客观现实需求。实习管理作为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平安实习和顺利就业,关乎学校社会形象。因此,如何通过精准对接企业生产性要求,突破学生岗位实习与顶岗实习及其管理的现有模式,使之更加遵循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,创新实习管理迫在眉睫。
二、典型做法
(一)校企共商人才培养目标
学院坚持“依托产业促培养,做优人才为企业”的培养理念,联合企业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案,通过“三元协同、精准对接、三定递进”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共育汽车智能制造人才,实现现代学徒培养。如图1所示。
图1 三元协同、精准对接、三定递进培养
三元协同:以需求为导向,对接先进制造业岗位能力要求,将基础知识与创新驱动相互融合,专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相向融合,实施行业、企业、学校三元协同培养。
精准对接:课程对接,锁定人才培养目标,制定课程计划,突出专项能力;过程对接,教学过程按行业和企业用人标准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,实现职业素养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;文化对接,学校文化、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深度融合,注重核心价值文化对行为的规范,实现社会嬗变适应需求。
三定培养:实施定工种、定品牌、定岗位的递进培养。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工种和岗位能力要求,实施工作导向的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循环育人,推行“双证书”制度。
(二)创新产教融合机制
为保证学生岗位实习质量,227皇冠体育出台了《227皇冠体育校企合作管理办法》,从立项审批、组织领导分工、合同签署、主要环节部署、就业工作主要环节及要求等方面予以规范明确,确保制度先进性。同时,配套出台《227皇冠体育岗位实习管理办法》、《227皇冠体育教学质量优秀考核评价管理办法》、《227皇冠体育双师型教师实施方案及管理办法》、《227皇冠体育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》等相关文件,将产教融合纳入教师职称评定,激励引导开发行业企业资源,搭建校企双主体循环育人平台。
如:学院以上汽大众高技能培训中心为依托,建设有基于企业和学校双主体循环育人联合培养中心,引进企业人才培养战略,前置学生岗位能力锻炼和职业素养培养,学生毕业即可成为企业准员工。如图2、图3所示。
图2 上汽大众高技能人才联合培训中心
图3 上汽大众基础技能培训战略
(三)构建“产学一体”的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运行体系
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是学院构建“产学一体”人才培养模式、实践“产教融合”教育理念的重要场所。为此,学院出台和制定了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、安全管理制度、6S管理制度、卫生管理制度和实训纪律等,加强基地建设和管理,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满足人才培养、实习、职业培训鉴定等校企实际需要。
(四)抢机遇提升双主体循环育人平台
为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,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有机联动,学院与上汽大众、吉利汽车、长安汽车等企业合作,实施定制和定单培养,保证人才供需有效对接。通过积极申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供需对接定向培养培训项目,提升双主体循环育人实训及质量评价体系建设,坚决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。如图4所示。
图4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供需对接育人项目
(五) 实施“双证书”制度提高实习效果
学生在学校期间,按时完成全部校企课程学习,通过考试获得培训合格证书。进入企业通过培训、选岗、试岗、跟岗训练后,在企业参加A、B、C、D岗位考核获得上岗证,成为企业意向储备人才,完成过程性考评,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。如图5所示。
图5 岗位等级
三、成果成效
(一)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
坚持“依托产业促培养,做优人才为企业”的培养理念,结合“三元协同,精准对接,三定递进”人才培养新模式,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“学中做、做中学”以及“学生→学徒→准员工→员工”递进人才培养,不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。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6.51%,顶岗实习对口率84.38%,学生实习满意率达95%以上。
(二)实在的队伍建设途径
教育之质育人为本,育人之要教师为本。以学院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为例,为提升校企合作广度与深度,学院委派6位专业教师参与为期2个月的企业岗位历练,获取现场培训师资格证书。专业拥有高级技师、技师、高级工、教授和副教授共计10人,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60%,博士1人,硕士13人,校外兼职教师企业导师数量稳定在18人以上,拥有企业实践经历专职教师占比60%。
(三)同向同行的“德技双融”
开放实习教学形态,学生融入社会,职业素养培育思政是关键。学院联合企业成立临时党支部,培养学生大局意识、服务意识及奉献精神。对学生实施定岗轮岗能力培养,全面提升职业素养。
如:联合威睿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威睿电动“工匠杯”技能竞赛项目,学院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担任评委,实训学生与企业员工同台竞技,提升学生对企业岗位认同感,提高职业技能水平。实训学生每3个月还可通过企业岗位等级晋升考核,提高岗位级别,实践实习管理新机制。如图6、7所示。
图6 校企共同举办企业岗位技能竞赛
图7 学生、员工同台竞技
四、经验总结
1、实习是高职教育中不可缺失的关键性环节,校企双方必须经过充分的沟通交流,明确共赢原则,联合制定实习管理计划。
2、坚持管理协同机制,会同实习单位制定学生实习工作具体管理办法、规定和预案。
3、突出岗位实习实行以实习单位为主学院为辅的管理及考核制度,可以更优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,保证学生实习高质量,保障就业渠道拓宽,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。
五、推广应用
1、强化教学改革,促进实习管理模式再创新和体制再建设。完善专业核心技能体系,强化知识技能融通实践教学,不断提升实践育人水平,使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一体化,让学生主动学习潜能发挥,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基础。深化学习内涵,修订实习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,加强与合作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实习管理中的密切合作。
2、纵深推进职教改革,助力院校建设高质量。作为四川优质和示范高职院校及省双高校,学院会更加积极推动实习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,把握关键环节,破解学生实习难题,推动构建校企协同共管共育实习管理新模式,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示范,通过推广助力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优化,提升职业教育质量。